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深化實踐育人內涵, 7月9日至13日,藝術傳媒系“同心童夢 知行合一”志愿服務隊走進濰坊市昌邑市飲馬鎮,開展了一場集校地交流、非遺傳承、紅色教育、安全宣講與產教融合于一體的志愿服務活動,以青春行動詮釋責任擔當,用藝術實踐傳承紅色基因。
校地共建搭橋梁 精準對接育新人
藝術傳媒系黨總支書記李冰帶領輔導員及志愿者團隊走進飲馬鎮中心學校,開啟校地合作新篇章。座談會上,李冰系統介紹了學院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創新成果,重點闡述藝術傳媒專業群“項目導向、職場育人”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以賽促教、以藝賦能”的實踐路徑。雙方圍繞“非遺文化進校園”“鄉村美育提升”等議題深入探討,并舉行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
非遺傳承啟心智 文化潤心育新人
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為師生帶來一場生動的剪紙藝術課。從折疊、裁剪到鏤空技法,傳承人逐步演示,一件件精美的剪紙作品讓同學們驚嘆不已。團隊成員結合專業特色,以“風箏里的家鄉”為主題,講述濰坊風箏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并分發空白風箏,引導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家鄉風貌。安全教育環節,團隊成員通過“防溺水情景劇”“防詐騙小劇場”等互動形式,將安全知識融入生動表演。現場演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與心肺復蘇術,吸引學生踴躍參與模擬練習。活動將非遺傳承與安全教育有機結合,為鄉村校園注入文化活力。
安全宣講護民生 防詐反詐筑防線
團隊聯合飲馬鎮派出所開展“防詐+紅色”雙線宣講活動。上午,宣講團通過“案例講解+情景模擬+互動問答”模式,還原“虛假購物”“刷單返利”等12類詐騙場景。團隊成員手把手教居民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并演示風險預警功能。下午,團隊走進社區發放防詐騙宣傳冊,內容涵蓋常見詐騙類型、防范方法及紅色精神。他們分組行動,向居民耐心講解,傳遞防詐知識的同時分享紅色故事,激發居民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
紅色血脈賡續行 精神豐碑映初心
團隊赴飲馬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在720座烈士墓碑前,團隊成員與“山東好人”楊智忠老兵展開深度對話。他24年如一日守護墓碑,手寫5萬字檔案助56位烈士尋親的事跡,讓大家深受觸動。團隊成員不僅從楊智忠老人身上汲取了強大的精神力量,筑牢了自身的思想防線,更通過聆聽紅色故事,賡續了紅色血脈,為系部“實踐育人”理念寫下了生動而深刻的注腳。
敬老院內溫情涌動,團隊成員為老人捶背按摩、打掃房間,陪他們翻看老照片、聽革命故事,并為老人拍攝照片,制作成“時光相冊”贈送。
產教融合探新路 專業賦能促發展
為探索產教融合的新發展道路,團隊走進山東龍安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開啟環保科技研學之旅。企業負責人帶領師生參觀智慧環保監測中心,演示數據采集過程,講解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在了解到企業需要宣傳視頻時,團隊成員提出以“科技賦能生態”為主題的創意方案,結合專業所學設計分鏡頭腳本。企業技術總監評價,學生們的創意既專業又貼近需求,這樣的合作實現了雙贏。志愿者也紛紛表示,以前只在教室里學技術,現在才知道如何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收獲比獲獎更珍貴。


此次系列活動通過“專業+服務”模式,將藝術創作、安全教育、紅色傳承與產教融合有機結合。團隊成員用腳步丈量鄉村土地,用雙手傳遞溫暖力量,既提升了實踐能力,又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動能。未來,藝術傳媒系將持續探索創新育人路徑,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鄉村振興與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撰稿:佟欣;審核: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