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教育廳《大中小學愛國和國防教育共同思政課工作方案》要求,推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走深走實,10月16日下午,濰城區大中小學愛國和國防教育共同思政課教師備課活動在濰縣戰役紀念館舉行。活動由濰城區教體局黨建科科長季慶云主持,濰城區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趙強、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海鴻,以及來自濰城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聯盟各學校的教師代表參加。

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實地參觀研學,全體教師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集中參觀了濰縣戰役紀念館。展覽以“把勝利紅旗插在濰縣城頭”為主線,系統再現了那段烽火連天、英勇奮戰的光輝歷史。館內豐富的實物陳列、生動的場景復原,以及“戰士墻”上鐫刻的參戰將士與“將星閃耀”板塊展示的英模事跡,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每一位教師。參觀尾聲,全體黨員教師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用鏗鏘誓言傳承革命先輩遺志,將參觀研學的情感共鳴轉化為深耕思政課堂的不懈動力,為后續愛國和國防教育思政課備課積累了兼具歷史深度與教育溫度的鮮活素材。

第二階段為集體備課與說課展示環節。來自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個學段的教師代表,圍繞各學段教學內容展開深度交流與教學展示。其中,西園小學玄曉萌老師以《點亮家國夢——從身邊到心邊的紅色啟蒙》為題,通過國家標志認知、英雄事跡感知和家鄉發展體驗三個維度,引導小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萌發愛國情感。玉清中學李瑩老師以《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為題,緊扣九三閱兵的宏大場景,深入闡述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與成就,幫助初中生初步形成理性愛國、實干強國的價值觀念。濰坊七中慈燕麗老師以《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與創新》為題,通過岳飛抗金、濰縣團殺敵和黃文秀扶貧三個跨時代案例,搭建歷史傳承—時代創新—當代踐行的邏輯框架,引導高中生強化保家衛國的責任感與使命意識。我校石竹欣老師以《析愛國之理 敢挺膺擔當》為題,圍繞愛國主義“基因從何而來”“困惑為何產生”“內涵究竟是何”“要求如何踐行”這一主線,以國慶研學實踐中的所見所思為鮮活素材,幫助大學生筑牢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堅定強國有我的理想信念。
緊接著,各學段教師圍繞教學實踐中的核心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就“如何避免教學內容同質化”“如何實現紅色資源貫通式開發”“如何構建螺旋上升的育人邏輯”等核心議題形成多項關鍵共識。張海鴻在總結發言中強調,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必須破解“重復化”“碎片化”難題。一方面,要以“交流常態化”破解“重復化”,加強大中小學跨學段備課頻率,特別是建立教師代表之間的常態化交流機制,讓教學方案提前對接、案例素材互通有無,從而確保教學內容層層遞進、互不重疊。另一方面,要以“資源一體化”破解“碎片化”,既要推動區域紅色資源貫通式開發,更要激活學校的特色資源,為各學段提供既有歷史厚度又有時代溫度的思政教學資源。
此次活動,構建起了“實地研學—說課展示—研討共識—總結部署”的完整閉環,有效推動了大中小學愛國和國防教育思政課的學段銜接與資源整合。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與濰城區各中小學的協同聯動,充分發揮高校在理論闡釋、資源整合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助力打造植根濰城實際、彰顯紅色底蘊的思政育人高地,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堅實支撐。
(撰稿:來壽雙;審核:張海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