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殘健共融,增強青年社會責任感,7月4日至12日,國際教育系“惟愛微光,共暖明天”志愿服務隊赴濰坊市濰城區(qū)開展關愛心智障礙殘疾兒童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從“心靈陪伴·搭建溫暖橋梁”“文化體驗·拓寬成長視野”“健康助力·守護身心成長”“技能培育·點亮自立之光”四個維度精準發(fā)力,用青春力量為殘障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心靈陪伴·搭建溫暖橋梁
在“心手相牽,溫暖同行”活動里,志愿者與殘障兒童之間滿載希望的幫扶紐帶悄然織就,共同開啟心靈成長旅程。借助“信箱啟愿,心靈向光”“藝啟童夢,彩綻情花”等一系列精心設計的互動活動,志愿者俯身傾聽殘障兒童心底的聲音,耐心引導他們描摹成長的輪廓,協(xié)助他們繪就成長藍圖。在一次次飽含真摯的交流中,志愿者漸漸化身為殘障兒童眼中可信賴的“知心哥哥姐姐”,用暖心陪伴驅散孤單的陰霾,讓絲絲關愛浸潤心田。
文化體驗·拓寬成長視野
“文韻交融,視界煥新”系列文化活動亮點紛呈。在“國風雅韻課堂”上,殘障兒童在志愿者的幫助下,認讀漢字,練習書法,在墨香與韻律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魅力;“披甲執(zhí)寶,沉浸西游”活動通過生動的角色扮演與趣味場景互動,讓殘障兒童沉浸式融入西游故事世界,領會名著經典的文化之韻;“非遺相伴,葫繪童心”活動中,志愿者向殘障兒童介紹葫蘆制作這一非遺技藝,帶領他們針刻、烙畫、彩繪等制作手法,感受非遺之美在筆尖的流轉與傳承;“鼓響童心,節(jié)奏共鳴”活動則讓殘障兒童沉浸在非洲手鼓的獨特韻律中,在鼓點的共鳴中拓寬認知邊界,點燃對音樂的好奇。
健康助力·守護身心成長
“強體潤心,童行無礙”行動持續(xù)發(fā)力,對殘障兒童的健康關懷從未間斷。“伴殘童影,筑安育綠”“嚴控食安,守護健康”“健康防護,知識護航”等活動聚焦殘障兒童身心健康,志愿者以通俗易懂、生動鮮活的方式,為殘障兒童講解衛(wèi)生常識與疾病預防知識。從日常洗手、刷牙的正確方法,到常見疾病的預防要點,志愿者都耐心細致地講解,讓殘障兒童對自身安全和健康保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強的預防能力,健康理念如種子般在他們的心中扎根生長。
技能培育·點亮自立之光
“巧手成章,自立啟航”生活技能培育系列活動,讓殘障兒童在實踐中收獲頗豐。在“衣物浣洗,自理提升”活動里,志愿者耐心指導殘障兒童分辨不同布料材質,詳細傳授衣物浣洗技巧,幫他們掌握基礎生活技能;“巧手裹粽,糯香傳情”和“暖心餃香,巧藝傳情”活動中,殘障兒童在志愿者指導下,學習包粽子、包餃子,深入體驗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多彩扭棒,點亮夢想”和“青心串珠,益起手作”活動中,志愿者幫助殘障兒童運用扭棒、彩珠創(chuàng)作出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意作品,在動手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既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力與動手能力,也強化了獨立自主的意識,點亮了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惟愛微光,共暖明天”志愿服務隊始終秉持赤誠之心,以飽滿熱情積極投身于關愛殘障兒童的公益事業(yè),生動詮釋著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國際教育系將持續(xù)推進關愛殘障兒童志愿服務的常態(tài)化開展,積極引導更多青年學子在奉獻中體悟成長的價值,讓這份凝聚著善意的愛與溫暖不斷傳遞,共同描繪出殘健攜手、交融共榮的美好畫卷。
(撰稿:郝一琳;審核:徐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