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學校舉辦濰坊風箏大賽校賽選拔賽。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董傳民出席并做開幕式致辭,學校團委書記、各系部黨總支副書記、團總支書記及各系部學生代表共計300余人參加。本次活動由藝術傳媒系黨總支書記主持。
董傳民在致辭中強調了,濰坊作為風箏之都在推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上做出來巨大貢獻。董傳民表示,本次活動一是要以文化傳承為根基,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學校立足區域文化特色,倡導學生在風箏創作中深度理解“選材講究、扎糊精巧、形象生動”的傳統工藝,同時鼓勵將現代設計理念、智能科技手段融入作品。讓“魯蝶”靈秀韻致與數字時代創新風采相得益彰。二是要以產教融合為路徑,構建“非遺+科技”協同育人平臺。作為地方高職院校,學校肩負服務區域文旅產業發展的使命,通過校企合作、非遺大師工作室等載體,為學生提供從創意孵化到成果轉化的全方位支持。學校還通過組織師生參與國際風箏會志愿服務、承辦賽事項目等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三是要以青年創新為動力,激發文化傳承與產業升級的青春活力。學校鼓勵學生以青春智慧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通過創意設計賽、志愿服務等實踐,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

活動現場,11支學生團隊操控著形態各異的風箏扶搖直上,放線、奔跑、牽引……百十只風箏托著美妙的風箏線騰空而起,融合AI技術的智能風箏、動力風箏等創新作品也精彩亮相。參賽隊員們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相互鼓勵,賽出了風格,賽出了友誼,相互爭艷,一“箏”高低,充分展現了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碰撞。
此次活動,既展示了職業教育賦能區域發展的現實圖景,更展示了文化自信在新時代綻放的璀璨光芒,這正是職業教育的價值所在。下步,學校將持續搭建平臺,引導青年學子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為推動區域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傳統文化國際交流貢獻青春力量。
(撰稿:佟欣 李麗麗;審核: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