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上好行走的“思政課”,紡織服裝系“紅色逐夢”鄉村振興實踐團赴濰坊市臨朐縣五井鎮隱士村開展為期四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和隱士村特點,圍繞“思想引領、鄉村振興、文化傳承、文旅新質生產力、紅色教育”等內容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撰寫一份調研報告”:啟程鄉村,共繪振興藍圖
成員們抵達隱士村第一時間就針對當地農業生產、鄉村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娛樂等情況進行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訪談交流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資料。在走訪過程中,團隊成員們發現,盡管鄉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人才流失、技術落后、信息閉塞等問題。為此,成員們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建議和支持,制定相應計劃和對策,并撰寫調研報告。
“辦好一件惠民實事”:直播助農熱潮起,智慧引領新柿鄉

為幫助隱士村拓寬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實踐團成員還利用新媒體平臺和市場營銷專業知識指導、輔助村民進行了直播推廣活動。在直播中,成員們詳細介紹了隱士村的柿餅、柿子酒、柿子煎餅等特色農產品,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進行一場主題宣講”:解碼精神譜系,弘揚新時代核工業精神
此次活動依托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團,首先開展了《“核”你那些事》巡講,宣講團成員面向當地村民、社區幼兒園,通過發放宣傳冊、開展互動問答等形式,帶著對“兩彈一星”元勛的敬仰,講述了那些曾在中國科學院辛勤耕耘、矢志報國的元勛的動人故事以及核技術在國防安全、醫療、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成果,在場觀眾無一不動容。
“開展一次結對共建”:校地聯合,久久為功譜新篇
為持續深化與隱士村的合作,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紡織服裝系與隱士村成功舉行共建大學生實踐基地揭牌儀式。臨朐團縣委書記付晨晨、學校黨委宣傳統戰部(教師工作部)部長付海濤、學校團委書記王帥、紡織服裝系黨總支書記丁仕福等共同出席了此次儀式。會上強調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教育資源的下沉,更是青年學子服務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標志著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提出一項務實建議”:挖掘新質生產力,創新賦能新農村
此外,成員們還圍繞隱士村獨特的自然資源與文化底蘊,以“柿”為靈感來源,結合現代審美與實用功能,結合當地“柿”文化開展文創產品設計,設計了一系列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包括柿餅包裝禮盒、柿子主題文化衫、柿子造型手工藝品等。此次活動不僅讓同學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也為隱士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為鄉村文旅新質生產力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也為當地農產品銷售增添了新的亮點,為下一步鄉村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農業增效注入新的動力。
“體驗一項非遺技藝”:習非遺之藝,承中華之美

成員們結合專業特色在村內和社區幼兒園還開展了扎染、漆扇制作、剪紙等體驗活動。整個活動村民們參與度高、學習興趣濃,互動積極,特別是在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中,大家切身體會到了從繪圖制版,到扎布、拆線、染布的整個過程,極大激發了村民對非遺文化的學習熱情,真切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了文化自信。
“接受一次紅色洗禮”:回憶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

為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實踐團成員們還通過主題團日、重溫入團誓詞等活動,以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此外,實踐團成員還參觀了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紀念館。在這里,成員們深入了解了八路軍在山東的抗戰史,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的精神。參觀結束后,大家登門看望了黨齡62年的老黨員干部,聆聽他講述過去的革命故事和奮斗歷程。老黨員的娓娓道來深深感染了每一位成員。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
本次活動受到隱士村村民的高度認可和贊賞,實踐團的成員們也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的諄諄教導,在活動中不斷提升能力、錘煉品格,為鄉村振興的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張惠超;審核:丁仕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