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關心鄉村兒童健康成長,服務鄉村振興。建筑工程系“紅色班墨匠心”實踐育人團于7月15日至17日走進棗莊市嶧城區曹莊小學鄉村少年宮、吳林中心幼兒園、壩子小學、冠世榴園等地開展愛心陪讀、非遺傳承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展現青春力量,勇擔時代使命。

校地交流共贏,共創實踐基地
為進一步落實團省委“百萬大學生進社區”工作方案,團隊于7月15日下午來到曹莊小學鄉村少年宮,與棗莊市嶧城區教育和體育局、吳林街道團委等當地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開展座談交流。會上,建筑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團總支書記依次介紹團隊詳情及實踐安排,共同探討活動各項細節,當地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實踐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對活動育人成效提出期望。隨后,建筑工程系與棗莊市嶧城區曹莊小學鄉村少年宮舉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共同搭建社會實踐橋梁。
美育浸潤身心,真情共筑希望
愛心陪讀,點亮鄉村教育之光。7月16日上午,建筑工程系志愿者們走進嶧城區吳林街道中心幼兒園開展美育課程,通過創意模型、繪畫、聲樂、體育等課程將“美”的定義和實現途徑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創意模型課堂中,志愿者們結合日常所學專業知識,帶領孩子們用超輕粘土、3D立體拼圖等搭建房屋積木模型,引導兒童發揮想象力,提高對美的感知和創造能力。此外,志愿者們充分結合園區優勢和兒童興趣,帶領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扇面、面具手繪體驗、戶外拓展、勞動教育等課程中,進一步培養兒童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的思維和能力。
厚植非遺沃土,感受傳統之美
為堅定文化自信,助力鄉村振興落地,作為來自“世界風箏之都”——濰坊的志愿者,團隊于7月16日下午來到嶧城區壩子小學,為鄉村孩子們講解風箏的起源和發展,幫助孩子們大膽嘗試,在繪制和放飛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之美。除此之外,志愿者與孩子們共同學習制作糖人糖畫、扎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在實踐中感受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進一步落實美育賦能的實際內涵。
追尋總書記足跡,助力鄉村振興
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團隊成員們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于7月18日來到嶧城區冠世榴園開展參觀實踐活動。園區內,大片的石榴樹隨處可見,石榴盆景盆栽、石榴茶、石榴蜂蜜、農家樂、民宿旅游等衍生產品和服務更是比比皆是。榴園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本地石榴種植的歷史和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激發青年的理想信念和愛農情懷,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參觀結束后,成員們來到嶧城區吳林敬老院,老人們熱情地向志愿者分享祖輩、父輩種植石榴的故事,志愿者們積極幫助老人們為種植的蔬菜澆水、除草,用實際行動為當地百姓做可靠事、實在事。
時代呼喚青年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在大有可為的鄉村大顯身手。此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收獲滿滿,接下來,建筑工程系將積極響應團中央及學院團委的號召,將系部“紅色班墨匠心”思政鑄魂育人工程與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結合,與新時代志愿服務精神緊密聯系,助力兒童成長,服務鄉村振興,在鄉村大舞臺上挺膺擔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撰稿:李姝蘭;審核:王曉彬)